-
三國不僅僅是一段歷史,而是千百年來投注了中國人道德偏好、價值判斷的一個心靈樣本。用社會心理學的手術刀解剖三國英雄諸葛亮,于是就有了這本《心理諸葛》。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三國人物的文化基因與行為基因,讀懂了他們,就認清了你自己,也就認清了你身邊的中國人。
-
《心理關羽》是作者心理三國三部曲的第一部,本書以《三國演義》為底本,從關羽投降的心理寫起,分析了關羽為什么在投降曹操、華容道釋放曹操的情況下依然贏得了“忠”“義”的美名,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索了關羽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心路歷程。
-
《心理曹操》是作者心理三國三部曲的第三部,本書以《三國演義》為底本,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分析了曹操獻刀殺董卓、發病徐州、翦除呂布、消滅袁紹、屢次南征,統一北方等傳奇事件背后的心理動機。
-
碧眼紫髯、生性謹慎,在豪邁奔放的孫氏兒郎中他是異類;臨危即位、梟雄環伺,父兄留下的大業在他肩上分外沉重;知人善任,示弱克強,終于贏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勝利——孫權是三國時代最長壽的君主,還有人說他是最好命的君主,但有誰知道他內心深處的恐懼?本書運用社會心理學,揭開孫權的內心之謎。父兄耀眼的光芒,在他心中投下了揮不去的陰影。他看似幸運,卻又懷著深沉的自卑與恐懼。孫家勇猛驕傲的家族榮譽感,融會他后來學會的以柔克剛手段,成為他與天下英雄博弈的兵法,終于開創父兄也未能達到的偉大業績。在強者通吃的世界,孫權的心戰歷程,值得并非天生強者的我們分享!
-
年輕時他心存理想,卻在亂世中屢遭險境;從曹操、曹丕到曹叡,他輔佐曹氏三代,漸漸摸索出權力之道;逆境中堅忍不發,出手時殘忍無情,他是用兵和政治的絕頂高手——司馬懿是三國時代的大贏家,但他為生存而孤獨掙扎的曲折心路又有誰知道?
-
桃園結義、三讓徐州,他與呂布恩怨難解、與曹操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聯孫抗曹,臥龍鳳雛雙璧合一、五虎上將皆為所用,卻落個火燒連營、白帝托孤——劉備是漢末三國時代最坎坷也最堅韌的英雄,這位愛哭又永遠打不死的傳奇人物,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本書運用社會心理學,揭開劉備的內心之謎。他既有從小就深藏心中的天子夢,又缺乏其他英雄豪杰的一點運氣。想要像其他人一樣放手一搏,“仁義道德”的招牌卻又束縛著他。一路不斷跌倒,他從不放棄,蹉跎越多,他對自己所選的道路也越清晰。他憑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生經驗,在亂世中走上一條與曹操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坎坷的逆境中,劉備的心戰兵法,值得正在認真打拼的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