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傳統評書。說的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四省鬧災荒,顆粒不收,惡俘遍野。皇上派內閣大臣于德水去四省放糧,賑濟百姓。于大人押糧途經山西省,糧食遭劫,震驚朝野,通天山大寨主龍天獸武藝高強,手下有數千之眾,強搶賑糧,欲不交出。于大人欲調官兵抄絞商寇。但是通天山方園千里,進可攻,退可守,難保奪回賑糧。此時,經人舉見于大人拜請當世豪俠,武亭武公然出面大戰通天山,逼走龍天獸,奪回了賑糧。災荒之際,山西總兵賈勝勾結西下判亂,于德水大人奉旨征計,武亭武公然隨軍參戰,血染八吼橋,單身救主威振嘆驚。一次亂戰中,武大俠不幸中劍身亡。
-
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地區年輕的八路軍干部馬英在黨的領導下,回到家鄉肖家鎮,率領蘇建梅、王二虎等抗日戰士,依靠群眾與以中村、楊百順、劉正中為首的日寇、漢奸進行殊死搏斗。他們與地下工作者鄭敬之密切配合,敵后作戰和隱蔽斗爭相呼應,發動群眾,智取槍支,建立武裝,攻占炮樓,巧殺漢奸,識破叛徒,粉碎“掃蕩”……一次又一次挫敗日、偽的陰謀,出生入死,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終于將敵人徹底消滅,以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之歌。
-
本書講述民間傳奇張義張三爺俠義為人民的故事。于海龍從小跟隨自己的父親于樞海學習評書,他就將于家評書播講風格在張義傳奇這本書中完全體現出來。
-
孩子學習詩詞,常常由于難以理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和創作動機,以及對詩詞中的典故和意境難以確切的把握,從而降低了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唐宋名家詩詞故事》系列“宋詞篇”通過講解兩宋時期24位宋詞名家的生平際遇、游蹤軼事等,于七十余首風格各異的代表性詞作中,再現兩宋詞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以及他們創作名篇佳作時大到民族戰爭的風云激蕩,小至兒女私情的糾葛變故的心境與情感,兼顧知識性、故事性、易懂性,從而方便孩子理解宋詞的內容及寓意,提高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是送給青少年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學習娛樂佳作!
-
《官場斗》、又叫《滿漢斗》、《金殿斗智》、《君臣斗智》,是“八大棍兒”之一,來源于長篇竹板書《劉公案》的片段,大約成書于道光年間。前輩相聲藝人朱紹文(窮不怕)常說的《乾隆爺打江南圍》,即是此段的前身。清末閻德山、李德钖(萬人迷),對之又有較大發展,“可連說數日”。后經張壽臣及馬桂元整理修改,開始定名為《滿漢斗》。傳至劉寶瑞、王長友、劉奎珍、馮立樟等人,對此段也作過不同程度的加工潤色。劉寶瑞的藝術特點是“評”、“敘”細密,幽默風趣,表情微妙,樸實無華,與同輩演員常寶堃、侯寶林名聲并列,藝術上各有千秋。尤其在單口相聲方面的成就和影響甚為突出。
-
與以往帝王傳記完全不同,蔡石山以永樂朝廷中具體一天的活動場景為開端,迷人地敘說永樂皇帝(朱棣,1360—1424)一生的多重面貌。他考察了永樂的出身、教育、斗爭與功績,在剖析永樂之人格和價值觀的同時,也描繪出一位中國帝王極富傳統與革新色彩的富麗肖像。永樂皇帝的統治時期,是中國史上一段富于戲劇性又意味深長的時期。它始于內戰和流血政變,見證了北京城的建造、大運河的竣工、帝國官僚體系的鞏固,以及中國版圖在北方和南方的擴張。永樂皇帝那龐大的野心和計劃,既讓無數后世人熱血沸騰,也足以為來者戒,使人警醒……
-
包拯(999-1062)自希仁,蘆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進士。中進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才在親友的勸說下為官,期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以孝聞于鄉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任滿后,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于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并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上書,有「奏儀」十五卷傳于世。
-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她的丑陋舉世無雙,而她的才華也舉世無雙。如果說美貌是仍何女子一生孜孜以求的東西,作為一個奇丑無比的女人她應該是不幸的。這個來自河北無鹽縣的丑女鐘離春,傳說“四十未嫁”、“極丑無雙”,而齊國王后的身份更令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如果沒有她,齊宣王只是一個不理朝政、花天酒地、敗壞國家的昏君。可正是因為有了她,齊宣王才沒有繼續的墮落下去,齊國也沒有過早的衰落。她給了齊宣王當頭一棒,她的諍諍諫言使齊宣王幡然醒悟;她盡心盡力的輔佐使齊國國力大增,一時成為“千乘之國”。于是,她成了皇后,母儀天下,仍何美女都無法撼動她的地位。
-
暫無內容
-
于樞海原名于德祥(1921~1988),1947年拜師馬軫華先生,按當時評書界的門規排輩是“樞”字輩,得藝名“于樞海”。以師爺親傳的《混混兒論》而一炮打響,在50年代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評書藝術家。 1983年,整理修改《大刀王五》,于1984年成功的錄制并播出,引起極大反響,轟動全國。 1988年2月6日上午9點因病去世,時年68歲。
-
青少年學習詩詞,常常由于難以理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和創作動機,對詩詞中的典故和意境難以把握,從而降低了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唐宋名家詩詞故事》系列“唐詩篇”,精選了35位唐代著名詩人的百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通過講解詩人的生平際遇、游蹤軼事,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時代風氣,知識性、故事性兼顧,簡單易懂,方便孩子提高學習興趣!
-
明代封建專制主義加強在行政體制上的一個突出表現,是錦衣衛和東、西廠的設置。錦衣衛設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本是掌皇帝出行禮儀及護衛,漸得皇帝信任,并獲得兼管刑獄、巡捕偵察的權力。由于錦衣衛地位尊顯,權力很大,職掌廣泛,京城軍民對他們多懷畏懼之心。明成祖時設東廠,為宦官機構司禮監的屬下,是專司偵伺緝捕的特務機構,對所謂大奸、大惡、謀反、妖言等嚴密追查,上白宮府,下至民間,都有他們的蹤跡,皇帝從中還可得到許多秘密消息。東廠一直延續到明末。明憲宗時又設西廠,權力更大,活動范圍遍及京師和全國,累興大獄,官民不寧,引起普遍不滿。西廠存在時間只有9年。錦衣衛源于皇帝的近侍,東、西廠屬于宦官,他們權力的獲得與地位的尊顯,及其行為的殘暴,完全是皇帝為了加強個人專制的產物,也是皇權對國家正常行政體制及其運作的粗暴干預。
-
以青年李世民的成長經歷為主線,以李世民和李建成與隋朝公主若惜的愛情糾葛為輔線,可謂一部古裝偶像劇。 隋朝末年,天下動蕩,農民起義風起云涌,隋煬帝楊廣眼見大勢已去,為了拉攏唐國公李淵,便將自己的女兒若惜公主許配給李淵的兒子李建成,誰知李淵次子李世民與若惜公主早已私定終身,這門親事導致弟兄二人的情感掀起了波瀾。 不久,隋煬帝被奸臣宇文化及所殺,隋朝垮臺,李淵抓住機會,建立了唐朝。在唐朝建立過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李建成卻因是嫡長子,而被立為大唐太子。圍繞在太子身邊和秦王身邊的政客們形成了兩大政治勢力,展開了明爭暗斗。 李建成視世民為心腹之患,而李世民卻無心戀戰,一直避開政壇的風雨。但是兩大勢力的政治斗爭愈演愈烈,身處其中的李世民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李世民竭力要維護手足之情,但在無情的政治風云之中,卻顯得力不從心,若惜與這對兄弟間的感情更是火上加油,掀起次次波瀾。 情與義,愛與恨,公與私,個人與社稷煎熬著這些年青人的心。一切都在玄武門展開了最后的大撞擊!
-
王成,平原故家子。性最懶,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數間,與妻臥牛衣中,交謫不堪。異史氏曰:“富皆得于勤,此獨得于惰,亦創聞也。不知一貧徹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棄之而終憐之也。懶中豈果有富貴乎哉!”
-
故事取材于聊齋,書生鄂秋隼與牛醫之女胭脂相戀。其友宿介假冒鄂名騙得胭脂繡鞋,誰知不慎將繡鞋丟失,被無賴毛大拾得。毛大早已貪戀胭脂美色多時,如何能放棄如此天賜良機。在月里風高之夜執繡鞋潛入牛家入閨房,面對消魂蝕骨的胭脂玉體,毛大欲火焚身……欲行非禮,驚牛醫,毛大殺之而遁,知縣以繡鞋為證,誤斷鄂為兇手,知府微服私訪,疑宿介為淫棍。昏庸衙門冤判良民,屈打無辜。然真兇淫賊卻逍遙法外…… 有道是:真兇淫賊采完花,再惹草;無辜良民屈招自誣,再認奸。
-
《夕照空山》是系列長篇小說《乾隆皇帝》的第二卷。進入壯年時期的乾隆一展青年時期的風采。為了在文武兩方面開創清王朝的輝煌盛世,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勇創大業之中。征討大小金川的戰事,屢戰屢敗;運往前線的軍餉,被搶劫一空;追捕白蓮教女首領“一枝花”,一次次失利。為編纂《四庫全書》征集民間善本、孤版圖書,又受到士子們的抵制。再加上富察皇后病勢垂危,皇七子病逝。國事家事連連受挫,乾隆仍然壯懷激烈、堅韌不撥、日夜勤政不息。作品塑了一大批活鮮鮮的藝術形象,頗能引人深思。
-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于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歷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歷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績將與世長存。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并受傷,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于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
暫無內容
-
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康熙皇帝是這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八歲登基,執政61年。除權奸、廢圈地、撤藩鎮、定西藏、興利除弊、發展生產,對鞏固國基、加強清朝的封建統治,起到重要作用,不失為一代開明的封建君主。本書共四卷228回,以歷史大事為依據,融入傳說、軼聞,記述了康熙皇帝一生的主要政績。四卷之間既互相呼應,又各自獨立成章,從帝王豐富多彩的宮廷生活到殘酷激烈的朝政斗爭;從勾心斗角的奪權陰謀到純真無邪的愛情糾葛,都有極其生動地描寫,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康熙大帝》原著為二月河,趙維莉、王瑞人改編,原著共分四冊,分別為:奪宮、驚風密雨、玉宇呈祥和亂起蕭墻。均為章回體小說,每冊為五十多章。
-
陳麗君播講的《兩遼王》其故事基礎就是“跨海征東”。但創作者特意加強了小人張世貴欺上瞞上,貪天之功匿為已有這一線索,以小人擋圣聰致使“英俊沉下僚”這一內容作為主題。薛仁貴“應夢賢臣”硬是被張世貴說成“應夢反臣”,這一矛盾成為全書的核心矛盾,薛仁貴一方與張世貴的斗爭成為主要“戰場”,而薛仁貴在前敵上與東遼的斗爭反而成為輔線。這一偷梁換柱,立刻使全書思想更深刻,節奏更緊促,斗爭更尖銳,矛盾更復雜,一句話,就是更“耐聽”。至于其折射現實的意義,我們不言自明。
-
明朝所處的時期,正是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突飛猛進的大發展時期。了解和認識明朝的歷史,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明白,曾經相當強盛的中國,為什么在那個時候開始了落后。
-
評書《官場斗》是根據已故相聲名家殷文碩先生表演的傳統相聲《官場斗》改編而成。其中講述了清朝乾隆年間,漢中堂劉墉、滿中堂和珅與乾隆皇帝之間斗智斗勇的故事。三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和珅唯利是圖阿諛奉承,總想扳倒劉墉;乾隆時常向著和珅,給劉墉出難題,給自己和和珅爭面子;劉墉憑借自己的機智、聰明在乾隆和和珅之間巧妙周旋,每每總能在危急時化險為夷。
-
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康熙皇帝是這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八歲登基,執政61年。除權奸、廢圈地、撤藩鎮、定西藏、興利除弊、發展生產,對鞏固國基、加強清朝的封建統治,起到重要作用,不失為一代開明的封建君主。本書共四卷228回,以歷史大事為依據,融入傳說、軼聞,記述了康熙皇帝一生的主要政績。四卷之間既互相呼應,又各自獨立成章,從帝王豐富多彩的宮廷生活到殘酷激烈的朝政斗爭;從勾心斗角的奪權陰謀到純真無邪的愛情糾葛,都有極其生動地描寫,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康熙大帝》原著為二月河,趙維莉、王瑞人改編,原著共分四冊,分別為:奪宮、驚風密雨、玉宇呈祥和亂起蕭墻。均為章回體小說,每冊為五十多章。
-
這部書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出任江蘇江寧知府的劉墉(劉羅鍋)不畏權貴,懲辦貪官污吏,為民伸冤的故事,書中的劉墉不僅正氣凜然、執法如山,而且用自己的學識和機智破獲了無數的大案、要案、案中案,被老百姓稱之為“劉青天”。最后,劉墉要離開江寧的時候,出現了萬人相送的感人場面。本套書情節曲折、懸念迭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層層推進、絲絲入扣,案獄故事的新奇性、刺激性使本書具有極強的可聽性。演播者善于抓住劉墉的典型個性,讓聽眾在兩極的張力中獲得審美愉悅:劉墉出身于名門望族,卻有市井小民的狡黠;劉墉執法如山,鐵面無私,卻有俠骨柔情的一面;劉墉身體畸形,外表丑陋,卻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
本書不僅用重墨濃彩寫了孫臏設計的、堪稱經典之作的“桂陵”、“馬陵”之戰,而且也寫了他隨鬼谷子學藝,以及受龐涓所妒,被臏膝黥面,后裝瘋賣傻逃往齊國,直到功成而隱的一生。斗智斗勇,貫穿了孫臏與龐涓較量的全過程,并以前者的勝利而告終。書中人物的設計和情節的展開,均以斗智斗勇為核心。孫臏的正直、善良、坦誠和軍事才能,與龐涓的忌妒、奸詐、陰險和剛愎自用,于對照中形成強烈的反差,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本書還生動地塑造了婧竹、鬼谷子、誠兒、花奴等人物形象,其中,尤以婧竹的忠貞、剛烈和他們的機智、善辯最令人難忘。
-
此書演講的是發生在民國時期天津的特大命案,案件曲折離奇,動人心弦,令人發醒,令人深思,令人稱奇。書中既有民國時期的民俗和風土人情,也涉及了當時天津的社會名流和多位演藝界知名人士。
-
魏國大夫須賈帶門客范雎出使齊國,齊王見范睢極有才干,十分敬重。回國后,須賈嫉妒,在丞相魏齊面前誣告范雎私通齊國。魏齊怒吼而鞭打范雎。范雎死而復蘇,多專職好友鄭安平相救,后隨秦使王稽去秦。范雎化名張祿,深得秦王敬重,拜為丞相◇須賈使秦,張祿故扮貧窮相拜見,須賈憐他落魄,天寒衣單,贈綈袍一件。須賈知張祿就是范雎,大驚失色,叩頭請罪。范雎念他尚有舊情,免他一死,當眾羞辱了一番,命他回去告知魏王,速斬魏齊首級來見。魏齊逃亡趙國,但因強秦出兵威脅魏、趙二國,不得已而自殺。秦昭襄王采納、實行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使國勢日益強盛起來。
-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稱“三言”,其作者為明朝馮夢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其作者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編著年代相近,內容形式類似,后人將其合稱為《三言二拍》,成為我國古代短篇小說集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康熙皇帝是這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八歲登基,執政61年。除權奸、廢圈地、撤藩鎮、定西藏、興利除弊、發展生產,對鞏固國基、加強清朝的封建統治,起到重要作用,不失為一代開明的封建君主。本書共四卷228回,以歷史大事為依據,融入傳說、軼聞,記述了康熙皇帝一生的主要政績。四卷之間既互相呼應,又各自獨立成章,從帝王豐富多彩的宮廷生活到殘酷激烈的朝政斗爭;從勾心斗角的奪權陰謀到純真無邪的愛情糾葛,都有極其生動地描寫,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康熙大帝》原著為二月河,趙維莉、王瑞人改編,原著共分四冊,分別為:奪宮、驚風密雨、玉宇呈祥和亂起蕭墻。均為章回體小說,每冊為五十多章。
-
《風華初露》是系列長篇小說《乾隆皇帝》的第一卷。雍正死于非命,乾隆即位。乾隆時年二十五歲,風華正茂。他心懷大志,一心開創清王朝盛世。他胸有謀略,推行“以寬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嚴弊政,糾正雍正欽定錯案;整頓吏治,連懲幾位貪贓大臣。他瀟灑飄逸,風流倜儻,是一位多情的帝王。為和有夫之婦私通,他把棠兒的丈夫傅恒調離京師。后來發現傅恒的治國天能,又毅然與棠兒斷絕私情,將傅恒調回京城,委以重任。作品寫得起伏跌宕,妙趣橫生,發人深省,對歷史上幾位文化名人紀曉嵐、曹雪芹等也寫得栩栩如生。
-
《水滸傳》中塑造了一批嘯聚江湖,仗義行俠的綠林好漢的獨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長道路;及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漢受朝廷招安,適逢金兵南侵,在朝廷主戰派的支持下全體上陣。然而主和派投降賣國,割地賠款,使梁山泊好漢倍受打擊,血濺疆場,飲恨而亡。書中塑造了108個英雄好漢,每人有每人的語言,通過這些語言,人物的迥異性格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膽大,率直忠誠,魯達的粗中有細,仗義剛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細,林沖的忍讓,宋江的謙恭,吳用的足智多謀,通過他們的語言,無不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
武松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一次醉酒后,在陽谷縣(今聊城市陽谷縣)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松兄長武大郎是一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后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奸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在酒店結識了張青孫二娘,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進行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龍山后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在征討方臘的戰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八十歲圓寂。
-
故事戰國時期,兵法大師鬼谷子的弟子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他的師弟孫臏。被砍了雙腿的孫臏逃到齊國做大將田忌的軍師。魏王派龐涓去攻打趙國。田忌采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迫使龐涓撤軍并追至馬陵道齊軍的埋伏圈自殺身亡。
-
《少帥傳奇》描寫的是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后,冷靜、清醒地看待時局,分辨是非,認清敵我,力排眾議,堅決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統一的一段史實。歌頌了以張學良將軍為代表的東北軍將士不顧日本軍國主義的威逼拉攏,不怕內部親日派的反對顧大局識大體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行為。塑造了張學良、張作霖、于鳳至、張占魁、姜樹理等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